50岁家长掌掴5岁男孩:孩子被欺负,就打回去吗?

admin 发表于 2019-04-14 11:13

 作者 | Jenny乔

来源 | 凯叔讲故事

1

近,看到一个新闻,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
3 月 27 日下午四点多,蒋先生的5岁儿子竟然被一个50多岁的学生家长给打了。

听幼儿园老师说,原来儿子不小心滚轮胎撞了另外一个小孩,头上弄破了一点皮。

同学家长气不过,直接一巴掌打在了蒋先生的儿子脸上,儿子又惊又怕,嚎啕大哭。

看了监控,蒋先生说:「那一巴掌比打在自己的脸上还要痛。」

事发第二天,蒋先生把儿子带到医院做了检查。检查结果为左侧脸部轻度红肿,耳鼓膜完整,初步诊断为面部损伤。

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孩子已经有了心理阴影。

蒋先生说,孩子被打以后,就开始发高烧,精神恍惚,闷闷不乐,半夜起来就哭个不停。

孩子间有小矛盾,本是孩子学习社交的必然经历,大人情绪过激,不仅没有保护到孩子,还可能伤害其他孩子,造成高危事故。

杭州一位38岁的爸爸,因为儿子被其他孩子欺负,冲进小区对着一个6岁的小孩连扇耳光,还将孩子母亲打伤。

后来,这位爸爸被行政拘留13日并处罚款。

曾经看过的一幅漫画,来自《父与子》里的《孩子吵架大人闹》。

画中,两个孩子打架,向各自父母告状。双方爸爸互不相让、争执不下,很快就大打出手。

孩子观战半天,越看越没意思,最后两人脑袋凑脑袋,蹲在地上玩起了小石子。

护犊心切是每个父母的天性,但是反应过激,暴力行事,往往适得其反,孩子要么养成暴躁易怒的性格,要么成为一味依赖懦弱的胆小者。

greyimg

2

父母的过度反应,会伤害孩子的自尊

像开头这位50多岁的家长,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一个5岁的孩子,自认为是「替子出头」,但以后谁还敢跟你儿子玩?

有没有想过孩子以后怎么在幼儿园学习生活?

我的一个同事很发愁,女儿6岁了,突然开始叛逆,刚上小学,就厌学情绪严重。

上周公司组织团建活动,她把女儿带在身边,孩子整天闷闷不乐。我和她聊天,问起她为什么不想上学。

她给我讲,原来最近她剪了个很失败的短发,在学校被很多同学笑,还给她取外号,她有点不开心,在家和妈妈抱怨,希望头发赶紧长出来。

可没想到,妈妈很生气,觉得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,当天晚上就在家长群里发飙,说的也比较难听,替自己家的孩子出气。

结果,孩子没了面子,成了学校里的笑话,人缘也越来越差,最后连学校都不想去了。

有时候,父母的过度保护,会让孩子在同龄人中失去位置。

冲突和纷争是孩子学习社交的过程,父母的过度干预,反而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。

greyimg

3

父母的暴脾气,会让孩子学会暴力

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用一群3到6岁的孩子做过这样一个实验,他把这群孩子分为两组,其中一组让他们观察暴力行为,另一组什么都不做。

一段时间后,分给他们同样的洋娃娃,结果发现,观看过暴力行为的那一组孩子,频繁对娃娃「施暴」。

greyimg

表姐家有个「问题」孩子乐乐总是暴躁易怒,动不动就大喊大叫,不知道如何和同龄人相处,不高兴就打人。

全家人都很苦恼,父母对乐乐一直宠爱有加,在家里从来不大声说话。直到有一天,陪表姐和乐乐逛街,我才知道,孩子的易怒到底是哪里学来的。

在亲子乐园,几个小朋友看上同一个玩具,开始理论起来,我在一旁想看看他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,没想到,乐乐还没开口,表姐冲了上去,一把抢过玩具,「我们家孩子先看见的。」

乐乐起初一脸懵,可很快就开始心安理得地摆弄玩具。

孩子本可以学会更温和的方式处理纷争,却有样学样地早早学会了暴力解决问题。

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途径,父母如果总喜欢把「抢过来、打回去」挂在嘴边,孩子就会有样学样。

同时,父母的暴力行为,也会给孩子传达这样的信号: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,暴力是最好的方式。

greyimg

4

担心孩子受欺负,预防比解决更重要

当孩子被欺负,很多父母会告诉他们,记得打回去。

但我常想,除了教会孩子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,不如早早着手培养孩子成为不容易被欺负的人。

  • 首先,给孩子成长的空间,不要小看孩子

心理学家李松蔚曾经讲过一个故事,有一次,五岁的女儿被小朋友用水彩笔在手上画了画,回家以后怎么也洗不掉。

他教育女儿,以后不许让小朋友乱花了。

女儿也很惊慌,一直反驳:「是她自己要画的。」

李老师生气地说:「下次她再画,你要告诉她不行。」

可第二天,女儿还是被画花了。

后来他发现,原来「不行」这两个字在孩子的世界里是行不通的。

作为成年人,我们都了解清晰的边界在哪里,可是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根本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无序世界,在这个世界里,他们其实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,我们应该教他们去寻找维护自己边界的方法。

后来,他转变了策略,不是提供解决方案,而是问女儿:「你有什么办法不让小朋友在你手上画吗?」

女儿得意地说:「跟她说,再画就不是好朋友了。」

这个方法果然很奏效。

其实,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,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,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
美国心理学家乔治·斯派维克说:「从小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,长大后才能冷静应对困难,并拿出好决策。」

把属于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,是父母的一趟必修课。

greyimg

  • 其次,培养孩子不易被欺负的性格。

仔细分析不难发现,那些容易受欺负的孩子多半都是过于听话的「乖宝宝」。

遇到欺凌一直默默忍受,就算有机会反抗,甚至体格上占尽了优势,也始终不敢说不。

其实道理很简单,孩子受欺负的根本原因不是体格,而是性格。

如果一个孩子,总是表现出内向、胆小、怯懦,一副软柿子的样子,就很容易成为别人拿捏的对象。

同事的儿子,幼儿园开学那天被同学抢走了心爱的玩具,回家找他哭诉,却被他骂了一通:「自己的玩具都保护不了,你还好意思哭!」

后来,孩子再也没找同事哭诉。但同事给孩子洗澡,却不时发现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,孩子说是自己摔的,直到幼儿园老师打电话告诉他,孩子的头磕破了,他才知道,儿子身上的伤是被同学欺负的。

他很懊悔自己当初没有站在孩子一边。

父母的冷暴力,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。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,都无法包容理解,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怯懦。

父母积极的回应,才是孩子行走世间最大的底气。有了安全感,他们的内心才会强大。

greyimg

  • 教会孩子拒绝,时刻保护自己

美国密歇根州的宝妈Alanya曾经讲过一个故事。

有一天,她和儿子Carson公园玩,没多久就被一群男孩围上来,要Carson分享他的变形金刚、模型和卡车,儿子当时不知所措,把玩具抱在胸口,目不转睛地看着妈妈。

greyimg

Alanya霸气地让儿子自己选择。孩子果断拒绝,母子俩就在一群人的黑脸中继续开心地玩耍。

她把这段经历发上网,赢得了很多赞赏。她说:「我的儿子是不需要对孩子们的分享有求必应的。如果他拒绝了,就没有义务要分享。」

Alanya的理由很简单,如果一个成年人走进公园吃三文治,没人会要求他拿出来半个和别人分享。那么对孩子来说也一样,他们不必分享。

greyimg

男孩Carson和他的妈妈

教会孩子拒绝,就是教会他们重视自己,守住自己的底线,才能不成为任人欺负的对象。

为人父母,都想尽力保护孩子。可是,很多时候,无论我们多么精心呵护,孩子还是要独自面对一些困境。

我们代替不了孩子,但可以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,培养他们自信的心态,培养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,最终,不管怎样,告诉孩子,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身后。

与其凡事挡在孩子前面,不如给孩子自我保护的铠甲,和突破困局的力量。

能够独立面对问题的孩子,更能适应这个世界。

greyimg

greyim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