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学育儿】6岁前是孩子核心人格形成的关键期,父母该如何把握?

admin 发表于 2018-09-14 22:18

心理专家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心理发展,认为6岁前是孩子核心人格形成的关键期。

这跟古话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到”异曲同工。

养成一个好的品质不容易,在未来想要纠正一个坏品质更是难上加难。

怎么做?

心理专家认为,孩子从出生至学龄前,心理发展大致主要经历以下3大阶段,并在不同阶段克服不同挑战,然后形成最为主要且关键的性格品质。

  • 0~1.5岁:

孩子主要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,孩子从中获得自我力量,形成“希望(即向上的力量)”的品质。

  • 1.5~3岁:

孩子主要解决自主与害羞(或怀疑)的冲突,孩子从中获得自主感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,形成意志品质。

  • 3~6岁:

主要解决主动对内疚的冲突,孩子从中获得创造力和责任感,形成“目标感”和主动性的品质。

这些品质从何而来,跟父母教育和引导密不可分。

0~1岁:获得“希望”的品质

一岁前孩子探索和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嘴和手。

通过嘴获得食物的满足,生理需求和生长发育的满足;

任何看到摸到的手的东西,也会想要送到嘴里去品一品,尝一尝,感知和认识一下它,形成直观印象和感觉。

所以,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词是:嘴部探索、依恋。

对此父母怎么做?

按需喂养,孩子饿了想要吃了,不用管什么时间,喂他就好;孩子想要获得安慰,需要妈妈抱着,吮吸着香甜的乳汁,感受着妈妈的体温、爱和依恋,满足他就好。

孩子想要将小手送进嘴里品一品,尝一尝,不妨将他的小手解放出来,洗干净,让他能不是美美吃上一会儿;给孩子的玩具一定要注意消毒,还要注意安全无毒,能放心让孩子送进嘴里,平时也要注意检查是否有零件脱落,以防不小心被孩子吞下。

有一句话说,“1岁以前的孩子,父母如何宠爱都不过分”是很有道理的,父母尽可能耐心并且敏锐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并予以满足,是父母给到孩子最直接的爱的表达。孩子从中获得慢慢信任,在未来成长中,他内心一直会有这样一个坚信:我是被爱的,我是值得爱的。

1~3岁:获得意志力和控制感

这个阶段,孩子主要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为、获得愉悦、快乐和成就感。它关系到孩子自己的个人意志,关乎个人荣辱。

这个阶段孩子,最爱做的就是说“不”,最要紧的事就是学会如厕。他们会试着想要去自己尝试、自己做主,也要试着去控制自己的大小便,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核心任务。一个能够决定何时如厕,自主学会如厕的孩子,才能获得充分的自主感、荣誉感、控制感。

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词是:如厕训练,控制与反控制。

弗洛伊德认为,这个阶段的孩子与父母的最大亲子冲突在于:孩子的大小便问题,到底由谁做主。这一权力斗争,若未能够很好处理,将会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化入核心人格当中。

需要看到,孩子控制大小便也是需要学习的,一开始,他可能会憋尿,会不愿意坐坐便器,父母不要过于强迫孩子,因为可能这个过程孩子正在体验控制感,父母的严厉指责和教育,反而会导致孩子过度紧张和焦虑。

这个过程,父母不时提醒孩子,给孩子讲讲如厕的小故事,读读《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》《嗯嗯太郎》《我要拉㞎㞎》等绘本,帮孩子去了解如厕这件事,接受如厕这件事,让孩子不抗拒。

这个过程,父母杜绝缺乏耐心、批评打骂等,将大小便的控制权,交回给孩子,这样长大的孩子,才更有自主性,知道自己要什么,想要做什么。这个过程正是孩子意志力养成的关键敏感期。

3~6岁:获得目标感和主动性。

这个时期,弗洛伊德称之为“俄狄浦斯期”。简单说,这个时期,孩子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,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“性爱”的对象。

一些父母会发现孩子开始关注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的问题,并对异性父母的一些性别特征表示极大好奇,比如小女孩会好奇爸爸的胡子和喉结,小男孩会着迷妈妈的丝袜,乳房等,这些都是这个阶段孩子正常发展常有的表现。

还有一些父母,可能会发现孩子有夹腿、手放到生殖器上摸索等自慰的行为。其实,这些都是孩子对于性的好奇所致。忽略,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是父母最好的做法。

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词:三角关系、依恋与竞争

这个阶段的孩子,不仅开始关注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,什么样的性别角色,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什么样的,男孩会变现得和妈妈亲密,有排斥爸爸的倾向;女孩则和爸爸亲密,有排斥妈妈的倾向。

同时,面对孩子对于性、性别角色的探索(比如自慰、表达对女性某些特征的喜好、要和某某某结婚等童言童语),父母一定要予以接纳。

如果父母把孩子的上述行为,与廉耻和禁止关联在一起,不但不能减少孩子的行为,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好奇。或者在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,是不知羞耻,不值得爱的孩子,这对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是有影响的。

另外,这个时期,孩子在独特的三角关系中,逐渐体味到了“竞争”的含义。若家有兄弟姐妹的孩子,会更能频繁、深刻地体会到“竞争”主题。竞争中,孩子内心会升起更多要赢的欲望。

所以,这期间,父母要学会允许孩子犯错,对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予以足够的接纳、包容。若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,孩子的行为动不动就会被惩罚,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不敢不开口,不敢去竞争,不管成功,因为每次尝试的背后,都可能会有父母的严厉惩罚接踵而至。

请科学看待孩子的心理发展,接纳孩子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一些“问题”,并予以适当引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