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岁少年弑母案:好的教育不应该只有妈妈!

admin 发表于 2018-12-18 21:42

1

去年有段时间,我下班回家进门后,儿子突然从小房间里钻出来,拿着一把塑料刀,对准我说“不许动”,然后朝我的胸口刺一下,喊一声“杀”。

一开始,我并没有在意,以为是小男生调皮的把戏。但他好几天多次重复后这样的游戏后,我开始反思:他潜意识里,该是对我有什么怨恨,想借助游戏的方式,提醒我去发现。

意识到这一点后,我马上换了套宽敞明亮的房子,每天尽量准时下班,接他放学,然后和他聊天陪他玩游戏,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。

后来,儿子再也没有用刀指过我。每次上学走时,他都会开心地和我说再见,并提醒我“妈妈,照顾好自己啊”。每天放学回来,他进门就振臂高呼“妈妈,我回来啦”!

从那以后,我就明白了:

原来,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,孩子是会想杀死母亲的。哪怕,他很爱她,也深知她爱着他。

因为,身为一个人的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,会让极度逆反的孩子在仇视中,把屠刀指向最爱的母亲。

就像,刚刚发生的这桩12岁少年弑母案。

2

12月2日晚,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镇六年级少年小康,将自己34岁的亲生母亲陈女士杀死。

事情的起因,与现实中很多家庭正在上演的现状并无二致:

小康逃学旷课,被老师通报。案发当晚,陈女士批评儿子时,发现他不知何时还学会了抽烟。一怒之下,她就砸烂了儿子的手机。小康跑进厨房,拿出菜刀对母亲砍了20多刀。

将妈妈杀死后,小康还带着刚满2岁的弟弟睡了一晚,并接听母亲多个电话和微信,还佯装母亲的口气,给班主任发信息请假。

直到第二天,邻居发现凶案,立即报警。

从新闻披露的细枝末叶中,不难发现这起极端的弑母案,具备很多普通家庭的共同要素:

人到中年、焦灼疲惫的二胎妈妈;贪玩调皮、不爱学习的年少孩子;日夜忙碌、很少回家的影子父亲。

就像,这些年不断发生的如下弑母案。

3

今年11月22日,山东一小区内,24岁的大学生小刘,将陪读的母亲王女士杀害。

多位目击者证实,案发之前,母子间发生激烈争吵长达15分钟。殴打声和哀嚎声不绝于耳,但自始至终也没有听见一句“救命”的呼喊。

被害的王妈妈,大概在生命最后一刻,也不会相信亲生儿子会真的杀死自己。

在此之前,小刘因身体原因,多门功课不及格,留级两年。妈妈从老家赶来,边在超市打工边陪读儿子,就是担心他的身体和学业。

不料,这种主动照顾的付出,却带来盛怒之下的杀戮。

2016年9月,26岁的留美中国学生龚宏伟,在美国公寓将母亲龚柳云杀害后,把尸体肢解成7袋,存放在家中冰柜。8个月后,他向警方投案自首。

面对讯问,他说杀死母亲,是因为他想放弃学业,而母亲对此不满,俩人发生激烈冲突,盛怒之下他用钝器将母亲杀死并肢解。

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后,很多人都无法相信,聪明乖巧的龚宏伟,缘何对美丽优雅的母亲龚柳云做出如此残忍之事。

就像,我们很少看到,那些优秀的儿子和能干的妈妈之间,很多时候也隔着一道道深暗凶险的鸿沟:

●2015年7月,北大学生吴谢宇,通过高科技犯罪,把单亲妈妈谢天琴杀害后人间蒸发,至今没有归案;

●2012年3月,南昌青年高某某将母亲杀死,只因母亲平时对他的工资管得太严;

●2011年3月,上海留日学生汪佳晶,向母亲索要生活费无果,在机场将母亲捅伤后险些杀死……

4

这一桩桩极端惨烈的悲剧背后,无不隐藏着这样的真相:

无私到大包大揽、事无巨细的母亲,歹毒到人性泯灭、残暴疯狂的儿子,亲密到不分你我、没有边界的关系,酿成了仇恨对立、不共戴天的悲剧。

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一个12岁的男孩本就没有成熟的心智,或许自己做的事情他都不知道是对是错,如果用对待成人的方法对待未成年人,那么这也是一种对孩子的不负责任。

很多时候,孩子的做法更多的来源于家庭的教育,12岁男孩能够出现这样偏激的行为,并不是因为其本性就是一个恶魔,而是与其家庭教育和自我心智有很大关系。

心智的不成熟和家庭边界感的缺失,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。

对于孩子教育,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,至少应该做到下面几点

1.孩子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老师,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。

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,有责任和义务,在孩子思想还不成熟的时候,进行正确的引导。对于育儿来说,比起学习知识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做人,懂得善良

2.孩子需要亲人的陪伴

很多时候,缺少家庭陪伴的孩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其他方面,都会有一定的自闭。作为父母,挣钱重要,但是既然将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,那么就有对其负责的义务。

3.孩子教育不能只靠妈妈

中国有句古语:“养不教,父之过”,可见父亲在孩子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。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把教育孩子的重担交给了妈妈,殊不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。

4. 孩子教育要讲究方法

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,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因为教育失当,而让孩子产生过激的行为。因此孩子教育不能溺爱,也不能太过于严苛。对于孩子不要不耐烦,加强正面的沟通才是最好的方法。

通过这次事件,发现我们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的问题,及时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。

在这个社会上,血缘并不是两个人维护关系的唯一纽带,对于未成年的孩子,父母也只有先承担自己应该的责任,才会让孩子获得良性的成长。